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

行為經濟學在IMC上的應用

目標
將行為經濟學理論應用於IMC

原理
任何生命會有(1)趨吉避凶(2)好逸惡勞(3)最小阻抗原則(4)痛感鉻印會比快感深等本性。

Daniel Kahneman所主張的行為經濟學理論認為人腦的運作有快思及慢想,緊急決策時以前者為主,像遇到猛獸趕快逃。

快思是直覺式的,像自動駕駛系統。要達成快思,累積及重復相同的行為是必要的,一項技藝要能達到自動駕駛系統的境界,要有一萬小時的演練,所謂熟能生巧。

慢想像人工駕駛系統,學習新事物時,人會用大腦的前額葉推敲每一步驟,以評估或設法設損失最少。

快思的運作是依價值即酬償(快樂)-損失(痛苦)的值來決定。

價值的判定還須由外顯價值與內隱價值共同產生。例如,水果當食品是其外顯價值,讓它成為禮品時則送禮成為內隱價值。

當外顯價值能滿足內隱價值時,消費者感受到的價值最高。

從品牌觀點而言,視覺知覺元素是外顯價值,品牌的理念則是內隱價值,兩者有關聯性是重點。

關聯性是注意的主要動力,我們會把目光放在自己想要的東西上。

當大腦知覺到某件事物時,會出現第二個問題「這代表什麼意義?」

品牌經營中所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是如何在新鮮感(newness)與一貫性(consistency)間做取捨。
最好的方法是在意義層面保持一貫,而在訊號層面創新

例子
壞的改變Tropicana果汁
有關資訊http://www.kinesisinc.com/design/tropicanas-design-troubles/

好的改變Hasseroder
有關資訊http://www.mikejohnotto.com/hasseroder.php

延伸瀏覽

沒有留言: